行政案例

地方新興農特產業行銷推廣
紅烏龍茶 地方新興農特產業行銷推廣 行政案例

    
洪飛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主題:臺東鹿野茶產業之蛻變-紅烏龍

案由:

  臺東縣鹿野鄉是以盛產茶葉出名,例如:福鹿茶等,茶區栽植面積甚至廣達數百公頃。但近年來,因受進口茶及高山茶之衝擊,栽植面積明顯滑落,影響當地茶農之經濟甚鉅。基此,為振興地方茶產業,必需開發低海拔的茶新產品,並加以行銷,俾圖在生產與行銷面能獲得相輔相成之提升,促進地方經濟發展。   適逄臺東茶葉改良分場,開發出低海拔全發酵紅烏龍茶,茶品芬香,濃醇酣厚,非常適合鹿野茶區栽培,惟缺乏有利行銷,建立品牌,開拓市場,以增加農民的收益,基此,向經濟部產業發展基金提出紅烏龍產業行銷計畫,獲得通過並以二年為期執行,開啟了鹿野紅烏龍茶產業之新契機。   但執行之初期,因茶區、茶農、茶商及茶工廠,缺乏組織性之合作,以致於各行其事,缺乏團結之共識與共行,在推展之初期,面臨極大之困境,因此,如何有效凝結共識,形成組織,賦予學習型組織之知識與力量,甚為重要,因此,採用學習型組織理論之五項修鍊為基礎,加諸於計畫內容之中,並據以執行檢核,以期導向學習型組織發展,提升紅烏龍茶產銷聯盟之組織成長與運作能力,同時打破形式化、僵化的計畫運作模式,改採細部周延且彈性,並以共同研討式的計畫方式,由下而上進行目標的管控,以達到計畫目的,完成地方治理之成效。


問題:

  為執行本項計畫,必需整合各方意見,然而各方意見分歧且各為其利,意見多且紛雜,致使計畫出現諸多難題,分述如下:
一、 茶農、茶商及茶工廠,對於計畫之效能多舉足不前,持觀望態度,甚至直言此計畫乃浪費公帑之舉,打擊計畫及執行團隊信心甚鉅。
二、 原始計畫中,五百萬的經費概算,人事經費竟高達一百四十三萬元,如何調整因應,考驗執行團隊的智慧。原始計畫的模式及經費概算,不符合地方產業切實需求,天馬行空,缺乏聯結性效果,易淪為消化經費之空洞成果。


解析:

  臺東鹿野鄉紅烏龍茶是臺東茶葉改良分場,繼蜜香紅茶之後,所研發出來的新產品,但因臺東對蜜香紅茶之行銷不力,以致於蜜香紅茶成為花蓮舞鶴、瑞穗地區之地方特產,並創造了地方的經濟效益,紅烏龍會不會也步此後塵呢?基此,必需提出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,這個方案必需獲得茶農、茶商及茶工廠之認同,以圖改變其心智式,建立學習型團隊,以解決計畫有關人的問題與組織的向心力問題,這一點公部門在行政引導上必需多所著力。因此,每一項子計畫,都必需由行政部門與執行部門先行規畫,研討題綱再進行研討會之辦理,透過研討會之進行,凝聚共識共行,以達成此計畫之績效,並從執行參與中,改變心智模式,獲得合作性的成果。
  臺東鹿野鄉茶產業之產期,原為春、冬二季為大宗,夏茶及秋茶較不受青睞,甚至捐為捨棄茶菁,不與收成。
如何讓一年四季的茶,都可以獲得市場之收購,增加夏茶及秋茶之產量,讓產業沒有空窗期,視為當務之急。紅烏龍茶的生產與行銷,恰可彌補此一空窗期,讓原本被視為下茶的夏、秋之茶,也可以因為紅烏龍的製程,增加茶的 市場銷售量,使農民增加產值利益,行政部門透過研討會方式,統一行銷說詞,開創新LOGO、新品牌,以資訊科技、網路行銷、在地行銷、會展行銷,形成一個帶狀的行銷鏈,使行政部門運用商業行銷手法,結合執行團隊,輔導在地產業,使農業與觀光結合,行政與商業連結,創造農民的利益。
  針對計畫初期之困境,經審視後,透過行政部門與公開招標運作,修正經費概算之不合理性,使人事經費歸於零,對於繁雜且各自為利的各項意見,除予以婉轉說明,並應堅持計畫之公正、公平、公開之合理性,使計畫之效果能達到利益均霑的目的,真正使得茶農、茶商及茶工廠,不論大小都能創造新產值,這一點行政部門的堅持,必需要有很大的信心與遠見。計畫的周延性,在計畫之初就必需非常詳盡的連結,並針對各項子計畫,提出破除形式且僵化的創建新作為,然後,依據各項子計畫執行,並適時彈性因應情勢與環境做各項調整,以求計畫能發揮最大功效,達到地方產業的切實需求,並且針對投入與產出,進行各項資料蒐集與比對,落實數據說話的產業行銷成果,使民眾對行政部門建立信心,使民意機關對計畫能多所建言,並獲致好評,使行政部門責無旁貸,更考驗公務員之執行能力。

  臺東鹿野茶產業因紅烏龍而蛻變,紅烏龍因行政部門的計畫措施,而為農民創造產值與產量,使得農民的生產、生活、生態、生命與生計,能獲得永續性的發展與改變,在傳統之中求創造與進步,不因循苟且,不走形式與空洞主義交差了事,堅持計畫執行效能,不為地方勢力脅迫,做對的事,而不是做事對,透過計畫,透過學理,驗證計畫,驗證學理,堅持投入與產出的比對數字,讓行政部門的效益,能獲得民眾信心,改變公務員在民眾內心的形象,同時透過企業管理的功能,計畫、組織、指揮、協調、控制、管理、回饋,去達到行政計畫的商業化效益,使行政部門也能有CEO般的成果,是新一代的公務員必需深思考量的議題。